>
除去安排亲信入楚州为官吏,李景卓自然没有忘记,放一道诏令下去,任命李培南为西疆百部兵马总统领。他的这道诏令下达得却不顺利,首先遭到了祁连太后那一派的抵制。
反对理由便是世子私设军力已经超出了行制,若是再加上西疆强厚力量,势必会危及到朝廷的统治。
李景卓不听三省台官员的附议,一意孤行。
李培南倒是料到了反对的声音,他亲自出面,劝父王缓缓推行政令。
祁连太后眼见李氏父子两人联手,意欲倾覆朝野,情急之下派出太上皇在位时的老臣,请托老臣去了一趟海外,将华朝诸多事宜禀奏给了太上皇听。
太上皇回了四字手谕:不正则放。
若是正统皇位无嫡亲子嗣继承,需放行至李景卓手里。
太后看了大惊失色,对外瞒住了太上皇的手谕,连夜召见温知返进宫商议。温知返劝慰太后:“太上皇远在海外,手无重兵,已是没落气候,不见得能对宫里造成威胁。既然太上皇要正统子嗣,太后便寻一个来,过继到自己膝下,等到扶植新皇之后,太后既能应了太上皇的谕令,又能使王爷无名目反政,一举两得。”
太后想起自己惨死的孩儿,心酸不已,暗地里又将她所认为的罪魁祸首朱八咒骂一遍。骂了朱八不打紧,她又想起朱八是由彭因新举荐而来的,索性把心一横,委派省台的亲信提出申议,得到李景卓的首肯后,将彭因新罢免了官职。
彭马党失势,余下残部归顺到太后阵营中。
宫里暗暗酝酿着一股云谲波诡的浪潮。
楚南王府及世子府里却有些平静。李景卓痛心发妻丧逝,放下李培南统兵的诏令后便一病不起,此后无论李培南怎么劝,他都不愿过问国事,大有耗尽病体追随发妻而去之意。
而太后一派隐隐在兴风作浪,形势发展就对李培南极不利。
李培南思前想后,对病榻上的李景卓说道:“我怀疑母妃并未离世,父王无需如此痛心,待我找到双双之后,一切事情就能明了。”
李景卓惊愕不已,起身询问李培南说话的理由。
李培南说了他的怀疑,李景卓随即躺下,紧紧闭上眼睛,重重叹息一声。
他突然也想明白了许多事,比如双双为何不悲伤,比如那辆棺车始终不要他靠近。
当晚,李景卓凭借身法避开众多耳目,先行一步逃离了王府,发誓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萧冰。如不能生而见人,他就要死而同穴。
李培南听到父王离开的消息,没有多大惊异。他这边,也有焦头乱额之事。
世子府的人去了三拨,都不能从北理国接回闵安,先前倒是有非衣的阻拦,使得信使见不到闵安的面,等后面他私派禁军飞骑百卫长左轻权带兵闯出边关,向国使呈上他手写的书信时,得到的答复却是闵安已落户北理,不愿回到华朝。
李培南坐在唯吾院想了一夜。
他想得很远,考虑得也足够细致,才在天明起身,拂落满衣的霜露,唤厉群调来清泉郊野军镇的两万骑兵。
郊野两万骑兵曾受过闵安的恩惠,知道此次出军是为了迎接闵安回来,也意味着要背负朝廷即将扣下的“滥武犯关”的罪名,仍然听从李培南的指派,向华朝边境进军,在深夜寅时,他们又遇上了世子府的骑兵营,共计三万人,一路朝北进发。
元央三年冬,幼帝崩殂后三月,李培南在华朝举丧之际,悍然发动三万骑兵,直指边境,准备越过最后一道紫红石幕墙,叩关攻打北理边郡。
宫中签发的罢战书追赶不及,又因李培南所调骑兵皆是精良,致使边关势态一度紧张。
来北理边郡迎战的是非衣从外公之手借调来的十万军力。
两人在漫天风沙中摆开了对峙阵垒。
非衣在马上向李培南行礼,再喝问:“世子当真要弃太上皇诏令于不顾?早在六十年前,太上皇已签订两国停战文书,致力两国互通惠利,息兵共存。世子今天如果发起战争,当是违背旧约,深受两国子民唾骂!”
李培南未穿铠甲,挺身坐在马上,安然不动受了非衣的礼,听他叫喝,只淡淡问道:“你哪边的?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相思 四合院:60年代一厨子 诚邀少侠断袖 糗女大翻身 十年沉渊 鸿蒙长生殿 狗仔穿成店小二 突然和总监结婚了 时光倒转 穿成小农女,王爷竟想引诱我 幽灵山庄 无方少年游 阿瓜的奇妙冒险! 痴念 宠无人性 规则怪谈:贫道从不开挂! 全娱乐圈颤抖 胸房 归宿 腹黑农女重生,奇葩亲戚气疯了